推薦:張家界導游網 官網認證微博開通 >>>
龍鳳庵
龍鳳庵位于張家界西北側化香坡,座北朝南,兩側有兩座形似龍鳳石山相對峙。“石壁峻贈,擁起臥龍之勢;山林翡翠,飛來仙鳳之形”。龍鳳庵因此得名。據(jù)龍鳳庵石碑記載,該庵為明代所建,清代曾7次修繕,規(guī)模大至二進三殿, 面積達1100余平方米。龍鳳庵建在桑(植)、慈(利)古驛道上,昔日香火鼎盛,名聞鄉(xiāng)里?,F(xiàn)除所供神像損毀,部分殿房朽殘外,庵內尚存前殿,化香爐石塔,左右二龍門,左右二鳳池等。另有九塊碑刻,保存完好,其碑刻文字清麗,刻技精湛。
大悲庵
大悲庵位于張家界西南7公里處的邢家巷鄉(xiāng)木訥里,為明僧恒性創(chuàng)建。恒性,字如玲,明武昌王子,襲封鎮(zhèn)國將軍。天啟年間,魏閹(忠賢)宦官專權,殘害忠良,年方16的恒性意欲誅討,以清君側,事發(fā),遁人湖南省龍華寺削發(fā)為僧,剃度時恒性曾大放悲聲。其后浪跡衡山、峨嵋諸勝,崇禎7年(1635年)游至永定, 在覺云山(今大庸仙人溪內)架木為剎,結茅為庵,康熙年間將寺宇遷至木訥里,初名大惠堂,后改為大悲庵。恒性于77歲圓寂,被尊為本庵祖師。大悲庵西北而建亦寓恒性心憂京華之意。共三進三殿,占地5畝。今存第二進大殿、 右丹池及部分碑刻。殿為單檐歇山頂,進深10米,明間寬5米,次間寬4.2米,皆木質結構,單層斗拱,拱身碩大,造型宏闊壯觀。大悲庵舊時因恒性之名香火極盛,為湘西名剎之一。其間歷數(shù)次劫難,幾致頹毀,后多經修繕,鄉(xiāng)民及地方政府亦屢懲不軌之僧,終使延傳至今。民國時期辦鄉(xiāng)學,大悲庵被改為校舍,至今沿用。
朝天觀
朝天觀建張家界。朝天山,“山以朝天名,意取乎仰昊天地。”朝天山海拔1227.3米,地勢極為險峻。觀址原在距今址不遠山上,其間曾歷劫難數(shù)次,幾致朽廢。康熙年間,有和尚醒作登朝天觀苦修,并將寺廟遷移今址,是觀得以恢復舊貌。乾隆年間,有山民李氏兄弟耕地時獲真武銅像,供于觀中,自此,香火鼎盛。后屢經修繕,規(guī)模大至三進兩殿20余間,面積達1900余平方米,為武陵又一聞名古剎。朝天觀在建筑藝術上獨具一格,廟周圍有夾墻環(huán)抱,門窗、柱、匾具為巖石結構,且均有雕飾;諸神塑像,皆重金裴彩。民國期間,朝天觀被土匪破壞,現(xiàn)僅存部分石墻及山門。有大小門洞17個,歷代碑刻42塊。
關 廟
關廟在張家界城解放東路北側,西接普光禪寺,東鄰旅游職中,總面積1783平方米,建于明未清初,舊時祭祀、演戲、比武之所。關廟共分山門、廣場、前殿、關帝廟、寢殿等幾部分, 四周高墻呈長方形格局。山門外雄石獅一對帶座高3.35米;兩側有禪房4間,為半面坡式。 過山門即入廣場,面積515平方米,左右各有偏殿6間。第二進為前殿,單檐歇山頂,殿脊為嵌瓷花飾。大門上楣浮雕雙龍搶寶圖,殿后丹池二側各有六角亭一座,雙檐贊頭頂,每檐六只檐爪,玲瓏精巧。關帝殿為全廟主殿,四扇三間,深13.25米;正殿寬5.6米,次間寬3.3米,關帝圣像供于正殿中堂,關平、周倉侍立左右, 座臺雕刻山水人物故事,構圖簡潔。渾若國畫。寢殿共三間,單檐歇山頂,寬與前殿般同。關廟建筑以木結構為主,其柱礎、丹池等均精雕花飾,做工考究。建國后曾一度作展覽館,后移交永定學校殿宇大都改為教室、宿舍。1986年國家拔款修復普光禪寺,關廟繼隨后修葺,今已對游人開放?,F(xiàn)永定區(qū)文物展覽室設于關廟內。
崇文塔
位于張家界城東寶塔崗,建于清乾隆19年(1754)為永定縣馬燧募建。據(jù)《永定縣鄉(xiāng)土志》載:“馬燧,浙江上虞人,乾隆18年(1753)任肆,慈厚多惠政,精堪域學,喜培植文風。縣東山低弱不起,相其陰陽,特建崇文塔,立東岳宮,以延休氣。”塔成之后,馬令每戶獻酒兩壺,金屬酒壺同獻,共得酒壺400 余個,鑄成塔剎,高1米,重約200公斤。崇文塔呈八角形,七級,全高25米。塔身為閣樓式,自下而上,逐級縮小。塔內無柱,各層均以塔壁枋架,鋪墊木樓板,樓梯依壁盤旋而上,通連各層。逐級攀登,可達塔頂,登塔俯視,澧水庸城盡收眼底。